《關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落實農業現代化走在前重大要求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近日發布,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2個省委一號文件。文件緊扣“穩產、增收、四提升”3大關鍵詞,部署了7個方面30條重點工作,提出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堅持不懈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農業科技裝備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
2月22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邀請省有關部門對文件主要內容進行解讀。
抓牢穩產保供,著力提高糧食綜合產能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著力提高糧食綜合產能、扛牢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責任,仍然是今年省委一號文件聚焦的“頭等大事”。
“省委一號文件是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江蘇‘三農’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落實農業現代化走在前的大背景下,在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大背景下,在扎實推進高水平農業強省建設,加快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的大背景下印發的。”省委副秘書長李榮錦介紹,文件重點內容是明確提出了“穩產、增收、四提升”的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穩產,即切實做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包括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強化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增收,即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四提升”,即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農業科技裝備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省委一號文件也提出著力提高糧食綜合產能,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
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巫建華介紹,2023年江蘇糧食單產達463.8公斤/畝,在13個主產省中列第3位。做好今年全省糧食生產,將組織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與有機質提升行動、重大品種攻關與普及推廣行動、全程機械化與智能化推進行動、重點技術突破與集成應用行動、規模經營發展與專業化服務行動五大行動計劃。“我們將建立領導掛方指導機制、多方協同共建機制、考核激勵推動機制、高產示范帶動機制,力爭通過3年努力,在全省廣泛建設萬畝高產片、千畝示范方、百畝攻關田,促進全省糧食大面積單產持續提升。”
強化科技創新,培育鄉村特色富民產業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科技的支撐,今年省委一號文件著眼于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推廣應用。
“聚焦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我省著力在‘三個加強’上下功夫。”省科技廳副廳長趙建國說,將著力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快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建設,充分發揮農業領域作物遺傳與種質創新利用等3家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用;著力加強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鼓勵支持高校院所與企業開展種業聯合協同創新,打好種業振興組合拳;著力加強農業科技成果示范應用,加快推動科技成果“進園入縣”,打通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作用,舉辦產學研合作專項對接系列活動,發布農業科技最新成果。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省委一號文件強調要“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旅游正契合其中的“培育鄉村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春節假期,全省195個省級以上鄉村旅游重點村共接待游客近800萬人次,旅游消費總額25.1億元,同比2023年春節假期日均增長52.8%和48.3%,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下一步,我們將更好借鑒‘千萬工程’經驗,從4個方面加強農文旅融合發展。”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拾峰表示,將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踐行地。促進融合發展,積極培育田園文化藝術、旅游風景道、村跑、村BA、主題研學等“+鄉村旅游”新業態。聚焦產業發展,念好“市場運作、農民受益”致富經。推進品牌發展,唱響“水韻江蘇·和美鄉村”四季歌。
提升建設水平,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的“題中應有之義”,其中省委一號文件專門提出要“加強鄉村規劃引領”。
“村莊規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先導性、基礎性工作,是鄉村地區進行各項建設、核發規劃許可的法定依據。”省自然資源廳一級巡視員李如海介紹,目前,全省已完成鎮村布局規劃優化完善工作,共確定了約2.1萬個規劃發展村莊,各地已開展8300多個“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總體工作水平走在全國前列。2024年將加強村莊發展分類引導,高質量做好村莊規劃編制實施,同時提高村莊設計水平,保護鄉土文化和鄉村風貌,留住鄉愁記憶。
富口袋,也要富腦袋。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水漲船高。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公永剛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戰線將做好凝神鑄魂文章,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做好服務群眾文章,更好滿足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做好傳承弘揚文章,促進鄉村文化繁榮興盛;做好城鄉融合文章,共同建設形神兼備的新時代魚米之鄉,讓“物”的新農村向“人”的新農村持續躍升。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動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各項任務落實,離不開公共財政的政策供給和投入保障。省財政廳副廳長倪國強表示,省財政將堅持公共財政優先保障,建立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機制。2024年,省級財力預算安排“農林水”支出216.37億元,同口徑增長13.1%,高于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2個百分點。加上通過土地出讓收入安排的支出等,省級財政安排的支農預算總額達335.2億元,較上年增長31.96億元,增幅10.54%。錨定建設農業強省任務,將持續優化支農資金支出結構。同時樹牢“大財政”理念,提升財政支農資金使用績效。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