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張國裕,今年已95歲高齡,每當他跟我說起自己的革命足跡很是激動,同時也會用斷斷續續的回憶和肢體語言向我們描繪出當年的曾經歲月。也可以說我是聽著外公革命史長大的。
外公1927年出生于革命老區漣水縣小李集,家境相對較好,三代單傳,從小受到家里的寵愛。他童年時代在附近周橋私塾讀書,目睹了日寇、偽軍在老區犯下的暴行,幼小的心靈埋下了抗日救國的種子。青少年時代,他白天在學校讀書,晚上回來參加地方民兵、聯防隊活動。1945年春,參加了襲擊朱興莊偽炮樓的戰斗。同年被選送到漣東徐集干校學習。漣東徐集干校是蘇北根據地一所培養革命后備力量的學校。以學習文化、接受革命教育為主,同時參加站崗、放哨、貼傳單、宣傳發動群眾等工作。1945年9月,隨著共產黨辦的漣東中學遷入漣城,外公又到漣東中學讀書。1945年12月,在漣東中學秘密加入了共產黨組織,他積極參加組織活動,先后被選為黨小組長、支部組織委員、支部副書記。在黨組織的領導下,與同學們一起參加了漣水保衛戰救護解放軍傷員的工作。幫助解放軍傷員換藥、喂飯、料理生活、陪著聊天、寫家信等。
外公說:“漣水保衛戰打的異常慘烈,敵七十四師為國民黨軍隊五大主力之一,師長張靈甫兇悍狡猾,憑借著清一式的美式機械化裝備,頻繁地向漣水城發起進攻。當時守城的是解放軍6師師長王必成,號稱王老虎,在城西前線親自組織部隊阻擊敵人,戰場上的子彈密集的像西北風在呼嘯,炮火連天,一束束火球不斷地射向天空,敵我傷亡都很慘重,連漣水南門的廢黃河都被鮮血染成了紅色。十縱縱隊司令員謝祥軍不幸被炮火擊中壯烈犧牲”。說到這里,外公哽咽了,眼里噙著淚花,保衛戰終因敵強我弱,解放軍守城部隊在當天下午先后撤離。還鄉團趁機活動,漣水城又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1947年7月份,外公在組織安排下,到漣東縣糧庫、稅所工作,當時漣東縣部分集鎮仍處在敵我拉鋸的狀態。一次外公在大東鎮征糧收稅,突然遭遇二百多名還鄉團,負責警戒任務的黃中隊長立即掩護外公們撤離。在撤離過程中,中隊長腿部中彈受傷,他堅持讓別人先撤,自己趴在地上頑強地阻擊敵人。后被還鄉團抓去,受盡嚴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當年過冬,又被敵人押到大東鎮上砍頭示眾。當天被殺害的還有兩名地下黨員。
1948年1月,一次駐扎在漣水城里的國民黨軍隊得到情報,用一個團的兵力向他們的駐地瘋狂撲來,企圖消滅這支共產黨地方武裝。縣總隊獲悉后,立即掩護鄉親們向廢黃河東岸轉移。外公走在轉移人群的后面,到河邊時,眼看敵人就要追上來了,外公顧不得自己不會游泳,一頭撲進河里,向河東撲去。在撲騰中甩掉了棉衣和被包,幸好被接應的民兵及時發現,營救上岸。
1948年6月,外公所在的部隊經過多次整編后,由淮漣團到五分區獨立團,再到華東警備九旅。1950年10月,華東警備九旅調升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102師,外公任師司令部作戰參謀,曾和時任102師政委馮國柱在一個黨小組。1952年4月,102師奉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命令,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農業建設第四師,同年12月被命名為“江蘇省淮海農場”,建場后外公即被選送到華東農業干校學習。回場后,外公一直在淮海大地上辛勤耕耘,多次立功受獎。如今離休在家安享晚年。
每每聽完外公的革命足跡,一次次受到教育和鞭策。作為農場的第三代,我想我們應該要像祖輩們那樣,擁有一顆愛黨愛國之心,抱定共產主義理想不放松,認真做好工作,不忘初心,永續紅色精神,再創農墾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