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華、楊登洲、張云山、尚平、張振國在1955年2月25日采寫并發表在第308期《生產戰線報》3版上的《竅門花開在八號車“后橋修理組”》文章中,談了生產技術人員利用現在的工具進行技術革新,從而提前完成了任務的事例,這在時下講究創新創業的今天,仍然具有較高的現實和指導意義。
“斯大林八十號”八號車后橋修理組的小伙子們動了下腦筋,工作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十四倍。
眼看修理任務離上級規定的日期沒有幾天了,在修理廠修理的二號、五號機車快要修好了,而八號車引擎部門也修好了,就等著后橋部門的裝配。但是,因為這部機車使用的時間比較長,以致使行走部分的鏈軌軸套(好似人的兩條腿),磨損很大;有的軸套已磨穿了,再也不能繼續使用。可是廠里又缺乏這種原料品種,外面一時很難買到。后來,廠里技術管理組決定:把軸套拆卸下來,翻過一百八十度來繼續使用。這樣做,首先要把肖子拆卸下來,但這種拆卸工具只有蘇聯有,如用三十磅大榔頭敲的話,不但不能解決問題,也容易損壞機具。
這時,周妙奇同志想用拆驅動輪的拉頭改成拆肖子的工具,但天把功夫只拆下一只,然后大家又用大榔頭敲打,經過八、九個鐘頭,大家膀子震得又酸又痛,也不過拆下六、七只,像這樣干下去,三十五只肖子超碼要拆一個星期……
上晚班了,副組長尚平同志和其他同志一樣,他在機車旁邊,邊干著活,邊想著支部大會上黨的號召,想:廠里的工具能不能使用呢?偶然地,他回頭看到旁邊一部壓床,不覺腦門一亮:如果用壓床試試看,可能行。想到這里,他急忙去問有經驗的技術工人,得到的回答是:理論上沒有這規定……他心中一冷,但他還是把自己的意思告訴了全組同志,大家聽了之后覺得有道理,都想試試看。
下工了,尚平同志這個小組想試一下壓床的效率如何,幾個小伙子不等人散光,把鏈軌軸抬到壓床旁邊,把還有半個沒有拆下來的肖子放進壓床,用足氣力,拉住壓床,只聽沉重的“當、當”,不到幾分鐘,半個肖子落下來了,好像奇跡一樣,大家高興得發狂。
第二天,上工哨子一響,廠長、協理員和其他同志都圍在八號車后橋組的旁邊,小伙子們烏油油的眼里射出明亮的光,他們拉著壓床繩子,只聽一聲預備——起,幾個人就像齒輪一樣,把車床拉得旋轉起來,四周看的人也隨著車輪的速度緊張起來,四周看的人也隨著響聲……直到下午三點五十分鐘,在前后三個小時中,二十一只肖子全部拆下來了,本來需要三天才能干完的工作,現在只要三個小時就行了;要以五分鐘(一般速度)拆一只計算的話,一天(十小時工作)可折一百二十只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