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曹農場建新居委會教師新村,有一名普普通通的農場職工,她叫袁彩琴,大家都喜歡叫她“袁閨女”,為什么要叫這個呢,還得從她這些年的事說起。
2017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導致她的公公癱瘓在床,耳朵、眼睛不好,聽不清看不明,生活不能自理,吃飯要人喂,走路要人攙,大小便要人幫,生活極其艱難。婆婆也年事已高,無法料理家務,特別是遇上大旱天的話,家里還要面臨長期沒有水的困境。而她的丈夫在種業公司上班,每天工作都很忙碌,抽不出時間來照顧父親。看到丈夫為此發愁,她毅然辭去了工作,獨自挑起了照顧老人、贍養老人的義務。
此后她就與二位老人一起生活,為方便照應,同住一間房。老人習慣早起,她也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為公公洗漱、喂飯,護理、復健,然后還總是用輪椅把老人推到到外面曬曬太陽、吹吹風,帶著老人鍛煉。因老人行動不便,還專門學習了理發,定期為老人剃頭;為給老人補充營養,專門學習食譜,每天換著花樣,讓老人能吃得開心、吃得健康。老人雖然不能說話,但身上干干凈凈,身心愉快,臉上每日都掛著笑容。在她心中,丈夫的爹娘就是自己的爸媽,伺候照顧好公婆是自己的責任。為此婆婆經常說:“能享受到兒媳如此精細的照料不知是哪輩子修來的福分哪!”
袁彩琴的父母沒有兒子,僅有倆女兒,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他們一致背著沉重的思想包袱。為使二老能早日從陰影中走出來,成家以后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她處理。作為農村父母最愁的是農忙,但不管是插秧,還是豐收時節,她不怕苦不怕累,栽秧、打谷、收玉米、燒飯、喂豬、割草,樣樣活都干。在生活上,父母需要啥,她會盡力盡快給他們買,隔三差五割點肉、買點菜、買些水果帶上全家回娘家聚一聚。每逢父母生日或過節,總是先為父母考慮,給他們物質上的滿足,精神上的慰藉。每當父母生病時,還是她護送看病,子女在她的影響下也懂得了孝敬老人。
普通的袁彩琴并不平凡,幾年如一日照顧公婆,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公婆“掉眼淚”。不僅如此,她還與人為善,與左鄰右舍和睦相處,多年來的照料也被鄰居們看在眼里,成為無人不夸的好媳婦,孝親敬老的典范,大家都爭相喊她“袁閨女”。我們中華兒女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在這位樸實無華的普通農家婦女身上散發著沁人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