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在南京開幕。會議期間,江蘇省人大代表,江蘇省農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魏紅軍接受采訪時表示,江蘇農墾在“十四五”時期將奮力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成為現代農業建設的骨干力量,打造現代農業領域“航母”江蘇號。
立足規模基地優勢,發揮糧食安全國家隊和現代農業示范區作用
在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我聽了省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聽了省人大和法檢兩院的工作報告,在參加代表團組的審議時也聽了很多代表的發言,我深受鼓舞,感到很振奮、很有信心。可以說,這幾天沉浸在江蘇“兩爭一前列”的濃厚氛圍中,我由衷的感到總書記賦予江蘇的“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已經成為全省人民共同的意志和堅定的行動。江蘇既是人口大省,也是經濟強省、農業大省。江蘇的糧食是能夠充分自給的,是有充分保障的,連續多年都在700億斤以上,尤其是近幾年都在740億斤以上。江蘇農墾被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賦予了“糧食安全國家隊、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對外合作排頭兵”的使命職責,這個角色定位對于江蘇農墾來講,是戰略性提升也是歷史性回歸,從1952年建墾到現在近70年的時間里,幾代農墾人一直在為之不懈努力。從國土面積來講,江蘇農墾在全國35個墾區中排在近20位。我們墾區183萬畝土地,其中耕地100萬畝,2020年在這片占全省1.45%的耕地上生產出3.34%的糧食,可以解決全省8000萬人一個月的口糧。應該說,江蘇農墾為全省的糧食生產,特別是豐產豐收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在這兩年的糧食增產中,我們大概占比一成左右,并連續兩年刷新省內小麥單產紀錄。這樣高的單產水平主要依靠的還是我們的基地和技術,就是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我們的100萬畝耕地以高標準農田為主,綜合生產能力比較強,采用農技人員加農業機械化的生產方式。其中一項技術優勢體現在種子上,我們可以供應江蘇40%的常規稻麥種子,大華種業從過去的全國前十進入了全國前五,自主育種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有了規模基地加良種良法,包括好的管理,江蘇農墾的糧食生產能力還是比較強的。
立足一二三產融合優勢,促進農墾國有資產保持較高保值增值水平
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這是一篇大文章,也是我們需要努力的。過去,江蘇農墾曾經以農工商綜合經營為顯著特點,幾經改革實踐,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我們發揮農工商綜合經營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優勢,形成了以現代農業為核心,以醫藥健康、房地產及相關投資為支撐的“1+N”型產業體系,這種產業組合的互補性、協同性強,推動集團經濟連續多年保持了較高復合增長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保持在120%左右。
2020年,集團主要經濟指標穩居全國農墾前列,利潤指標位列全國各墾區之首,利潤總額63.83億元、歸屬集團公司凈利潤23.31億元,均再創歷史新高,分別增長10.3%和27.01%,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對江蘇農墾而言也有其特殊的含義。第一,從產業角度來講,我們要把自己的主業向上下游拓展,拉長加粗產業鏈,創新業態模式,實現做大做強做優。第二,從墾區角度來講,迫切需要推進墾地融合發展。比如,18個農場首先要從功能定位和整體規劃上,融入所在的市縣區域,一定要和地方的規劃相融、與地方的發展合拍,這樣才能把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這篇文章做實做好。
立足龍頭企業優勢,在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體現農墾擔當
江蘇農墾是省屬大型農業企業,龍頭能否抬升,取決于現代農業能否做大做強做優,我們只有緊扣 “國家隊、示范區、排頭兵”的定位,在“兩爭一前列”中勇擔使命、勇立潮頭,才能不辱使命、開辟未來。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就應該邁好步走穩路,實現開門紅。我們也正在做準備、練內功。比如,首先要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底色做得更鮮明,將中高端食品的原料供應蛋糕做得更大,品牌做得更響,應該說還是有信心的。我們在節約用藥用肥用水等綠色安全生產方面有一套成熟的做法,特別是這些年來我們堅持抓質控,從溯源上有一整套的質量管控辦法,這也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因此,還是要堅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久久為功。第二,發揮我們的比較優勢。我們有技術,有資本,也有管理能力,那么就要輸出農墾的方案。江蘇農墾現有100萬畝耕地,我們要在“十四五”再造一個墾區,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們走出墾區,走向江蘇大地,走向全國乃至全球,依靠“農業技術加農業機械化”,再拓展100萬畝基地。另外,我們服務“三農”的能力比較強,這得益于我們有一個比較強的團隊和一整套全農服務模式。今年,我們就要從頭開始邁出新的步伐。年前,我們和蘇州、連云港兩市市屬農發公司分別簽了協議,兩市黨委政府都很重視,計劃各拓展30萬畝糧食生產基地,幾年下來,再造一個江蘇農墾是完全可以的。第三,圍繞當“排頭兵”展開布局。我們在上個世紀走到了非洲,最近思考比較多的就是怎樣抓住“一帶一路”的機遇,抓住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機遇。在過去的一年,江蘇農墾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能夠取得階段性的雙勝利,從產業角度講,主要得益于我們的幾大產業都是內需主導型的,主要是滿足消費需求。幾年來,落實省委對集團黨委巡視的整改要求,我們一直在努力向“微笑曲線”的中高端攀升,就是向產業鏈的中高端走,向價值鏈的中高端走,正在抓緊展開新的產業布局。目前,我們在與國內國際一流企業對標的時候,感到綜合性對標比較難,比較可行的是確立若干單項一流的標桿企業,與之對標找差,要真正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企業,還要有一個艱辛的過程。“十四五”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關鍵是要布好局謀好篇、開好局起好步,我覺得這個功課一定要備好做足。在江蘇省屬國有企業當中,我們各項指標基本處在第一方陣,我想,鞏固拓展高質量發展的這個勢頭,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好好地抓,我們還是很有信心的。
江蘇農墾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積極作為
再補充談一下,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當中,江蘇農墾可以積極而為之。我們要潛心研究分析消費的需求變化。未來五至十年,消費需求將不斷的升級、不斷的增長,加上我們的供給側在滿足消費的時候,本身也在引領和推動消費變化,其中就有很多的產業發展空間。現在外部不確定因素很多,但可以確定的是消費需求的增長和它的自身潛力。我們在暢通內循環的時候,會創造出很多的機會,會發生格局性的變化。比如促進品牌的提升,推動區域品牌成為中國品牌,同時也是培育全球品牌的過程。又如拉動外需,帶動進出口,可能在某些領域某些產品,會出現進出口的格局性變化,實體經濟內循環還將推動資本市場的外循環發展。基此,我們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醞釀布局,首選烏克蘭、俄羅斯,也看好東南亞,在這些國家和地區布局種養加基地,為我所用,回到國內進行精深加工,滿足國內消費所需。我認為,“十四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恰恰是實體經濟和內需主導型產業發展的又一次重大戰略機遇。緊緊抓住了這個機遇,乘勢而上,江蘇農墾的競爭力就會上一個大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