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黎明的起床時分,還是午飯過后的休息時間,在淮海農場,我們總能聽到從中學那傳來熟悉的軍號聲,雖然喇叭的聲唄有所控制,但聽著那熟悉的旋律,總是給人以激情澎湃,激勵著我一路前行。
一直以來,軍號聲始終縈繞在淮海農場。因為有著江蘇農墾搖籃之稱的淮海農場,與其有著特殊的淵源。當你一踏進農建四師陳列館之時,嘀嘀噠噠的軍號聲就響徹在蒼穹大廳下的各個角落,仿佛令你在參觀流連中,睹物思情,遙想起那戰火連天的屯墾戍邊歲月,和那在“三大戰役”中提練出來“艱苦奮斗、不怕困難、團結奮進、無私奉獻”的淮海精神。
步入陳列館第一展廳之時,有一把錚亮的軍號與放置毛澤東主席親手簽發的屯墾戍邊命令文件放在一起,就足以顯示著這把軍號的珍貴。據悉,這把軍號是由農建四師司號員陳玉明老人特地捐贈的,陳玉明是1949年參的軍,1952年后一直在農建四師擔任司號員,當時教導員看他個頭小,牙齒好,背得三八槍太高,又背不動,就讓他去做司號員。如今已經80多歲的陳玉明,雖然把跟隨自己60多年的軍號捐贈給了陳列館,但他還時常來到陳列館中來看望它,足見他老人家對這把軍號的敬重。
軍號號譜是人人聽得見的密碼,更是部隊生活的鏡子,在農建四師開荒建場的歲月中,因為當時通訊信息的不甚發達,作為統一的號譜吹奏號音來傳達信息的軍號,雖然沒有了戰爭年代那種傳達命令、報告、敵我識別、發放警報等日常吹奏號音,但其作為勤務號譜用于起居作息的號音,卻在當時的淮海大地上遠揚,也讓當時許多不是軍墾戰士的職工群眾,聽了號角聲后,也是激情飛揚,仿佛自己就是部隊的一員似的,服從命令,聽黨指揮。的確,軍號傳達的號令可以振奮士氣,從軍號中也足可了解部隊的軍墾傳統文化,因為,軍號作為一種特殊的器械符號,體現的是廣大將士的靈魂,凝聚的更是不斷前行的力量。
“要讓農場的軍號吹起來。”董事長魏紅軍的話語猶如在耳,作為軍墾農場第二代的我,深刻體會到這句話隱喻的內涵,也只有軍墾基因的人才能聽得懂、聽得真。你看,以軍墾傳統文化包裝起來的淮海農場學校,軍墾特色的文化基因在下一代中傳承發揚;你聽,這軍號的聲音短暫而悠長,總給人以無限的力量。雖然軍號聲不是司號員吹奏出來的,但固有的軍號情結和催人奮進的號角,卻時刻激勵著我,踏著先輩們的腳步,傳承著軍墾傳統文化,向前,向前,再向前。